Life of Pi 2

   All of life i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.


Life of Pi 0


  看完電影,我才明白楊‧馬泰爾(Yann Martel)的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(Life of Pi, 2001)為何被譽為最難改編成電影的小說,也大幅提升我對中譯本小說的評價(因為翻得不是很好,中譯本小說心得請點我)。確實,改編自書本的電影,必須背負不公平的原罪,要在短短的2小時7分鐘內傳達原著精神,必須刪減大量前情引導以及Pi內心獨白,然而,電影版Pi的人格特質也會因此變得薄弱,同時信仰三種宗教的意涵也有頭無尾,加上電影為顧及各層面觀眾,刪去動物(與人)為求生存不擇手段的劇情,解讀意象能力稍差的觀眾或許會看得霧煞煞,實為可惜。(有高手稍微整理改編的地方,請點我)

Life of Pi 10


  電影和小說同樣分為三個部分。第一部分,介紹主角Pi名字的由來,原名Piscine Molitor PatelPi,進入小學就讀後,原本引以為傲的Piscine(法國最美麗的游泳池)因為諧音(Pissing)受人嘲笑,後來Pi耍了個妙計,讓自己成為學校裡鼎鼎大名的Pi Patel,爾後,與三種宗教結緣的Pi,更是在彭迪榭里(Pondicherry)引起不小的騷動(電影中僅以Pi哥冷嘲熱諷代表)。然而,天真無邪的Pi,因想和動物園裡最美麗的動物──孟加拉虎理查帕克(Richard Parker)做朋友,居然要伸手餵食這隻美麗的大貓,所幸及時被阻止,而Pi也被老爸處罰逼迫觀看餵食秀,提早結束探尋世界的天真童年。長大後情竇初開的Pi,因初戀再次找回對世界的好奇心,此時,老爸卻決定帶著家人離開動盪不安的印度,前往加拿大尋找新人生(PS:情竇初開為李導演自己添加的劇情XD)

Life of Pi 7

 

  第二部分,正式進入奇幻漂流的世界,在茫茫大海中,與理查帕克同為淪落人的Pi,從畏懼(對信仰動搖)理查帕克,到馴服(克服內心恐懼與對神明的怨懟)、敬畏(重新體認神明對世人的憐愛)理查帕克。船難考驗著Pi對信仰的堅持,童年的Pi信仰三種宗教,是因為還在尋找人生方向,經歷船難與險惡的海象,Pi在吃完補給品後,破戒吃了魚肉、海龜肉,最後為了生存,連人肉都敢吃(有無吃人肉請自行解讀),信仰,這種摸不到的東西還存在嗎?

Life of Pi 5


  在海上漂流的日子,Pi感謝毗濕奴化身鬼頭刀(中譯本翻成鯕鰍),拯救飢腸轆轆的自己,面對閃電擊中海面的神蹟,欣喜之餘,擔心失去理查帕克的Pi又咒罵著神(信仰幾近崩壞),暴風雨過後,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,Pi坦然接受,超脫生死後重新沐浴在神的關愛中。如果信仰禁不起考驗,如何能為歷久不衰的宗教,如何在科學至上的時代中仍占有一席之地,正是因為有種種考驗為古老的宗教注入活水,在壓力與危難下,更能彰顯其圓滿、富足人心的力量,是科學無法取代的。You don’t know the strength of your faith until it’s been tested.

Life of Pi 4

 

  第二部分的畫面很精美,也是3D鏡頭最多、最目眩神迷的部分,李安也嘗試新的剪接手法──改變不同畫面比例,讓觀眾不只是遭飛魚群襲擊(物件飛出銀幕),也同時成為飛魚群的一部分(物件飛入銀幕);第二次,則由上往下鳥瞰整個海域,向小說封面致意。當Pi漂流到充滿狐蒙的飄浮島時,Pi興奮的大叫,甚至脫下阿南蒂送別之禮,導演也為此島形象化(原著中並沒有提到島嶼的外觀),一座漂浮的人形島嶼,無根,無論是屍體(增強第三部分的隱喻)或是毗濕奴形象(一切都是夢境),這座有形的無根島(原著並沒有說這座島是否如無根萍一般,但在李安導演的版本裡,特別強調它是漂浮的,所以我覺得這座島象徵著台灣,無根,無所依靠,不存於世界地圖中)加重的奇幻色彩,吊足觀眾胃口。

Life of Pi 6

 

  第三部分,為了搪塞日本運輸省海事部人員,Pi說了第二種版本的故事,一個讓電影餘韻無窮的故事,第一個版本是光明、美好的、第二個版本則是黑暗、噁心的,當Pi說完第二個故事時,哭了,面對過往劫難歷歷在目,眼淚,受否能洗淨內心的邪惡的野獸?許多人糾結在兩個版本之間,然而,為什麼一定要劃分兩個故事的真偽呢?

Life of Pi 9


  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無論原著或電影版,都是開放性結局,兩個故事都有bug,也無任何證據能證明其真偽,重點是,原著是給13-19歲看的青少年小說!!!其實,我倒喜歡將電影和小說連結再一起,因為兩者是互相共鳴、互補的,Pi也說了,如果你喜歡第一個版本,表示你跟隨著神(我不喜歡電影翻為上帝,因為單指上帝,也就喪失先前第一部分,Pi同時信仰三個宗教的意義了),相信神愛世人,而無法接受人性黑暗面;然而誠如小說中Pi內心的獨白:A person can get used to anything, even to killing.,面臨生死存亡,你,身為人類,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,與動物無異,為求生存,殘食同族有何不可?

Life of Pi 8

 

樵夫的胡言亂語小解惑(隨便看看就好)

斷了腿的斑馬──好心的臺灣籍水手
殘忍的鬃犬──邪惡、殘忍的廚師
失去孩子的猩猩──溫柔的Pi媽
危險的孟加拉虎──Pi自己

 

1.


 
斷腿的斑馬在救難船中是最弱小的,眼見斑馬受苦受難,Pi卻幫不上忙,只能不斷哭著說I'm sorry。我想斷腿的斑馬,或是好心的水手,意在提醒我們平時面對他人遭遇不公不義時,是否過於冷淡、是否想幫忙卻力不從心 

2.




橙汁猩猩在原著中,一開始是坐在漂浮的香蕉島,Pi覺得橙汁彷如聖母瑪利亞,代表希望與溫暖,如同Pi媽給予Pi庇護與活下去的勇氣,然而,橙汁最終沒能躲過死亡,橙汁並不如Pi一樣狡獪,也不若鬣狗和理查帕克一樣兇猛,單純的「愛」並無法保護一切,被動的反抗,最終也是徒勞。

3.





 
原著中,鬣狗並沒有立即殺死斑馬和橙汁猩猩。一開始,鬣狗顯得焦躁不安,不斷進出救難船船艙,時而發出恐懼的叫聲,因為牠知道救難船上還有一個更厲害的獵人──理查帕克(Pi以為在一夜暴風雨後,理查帕克早已摔出船外...掛了),過了幾天,餓到不行的鬣狗,終於冒險攻擊最弱小的斷腿斑馬,之後才又攻擊了橙汁,最凶猛的理查帕克最晚才出現,是因為牠會暈船,Pi察覺到理查帕克會暈船後,才利用這項弱點馴服理查帕克。

4.






 
在第二個故事中,Pi是理查帕克,作者在第一部分花了極大的篇章說明「Pi」的由來,巧妙的是「理查帕克(Richard Parker)」同樣是Thirsty的匿名。許多人對Thirsty如何寫反成Richard Parker感到疑惑,其實是原來捕獲Thirsty的獵人叫Richard Parker,在登記小老虎名字時,不小心登記反了(登記成另人的名字),後來大家覺得太好笑哩,所以老虎的名字就沿用獵人之名,成為理查帕克囉!理查帕克既是兇猛、高貴的獵人,同時也擁有膽小、害怕的一面;如同Pi(或擴大成人類)自認為萬物之靈,但赤裸面對動物,又顯得弱小、無助。

5.





原著中代表邪惡的廚師的除了鬣狗外,另有一名瞎眼的法國人(Pi瀕臨死亡時遇到的另一名船難生還者),然而,這次理查帕克(Pi)迅速的殺了瞎眼的法國人,也連結到第二個版本,隱喻Pi為求生存,拋下身為人類、素食主義者的信仰,吃了來不及告知船上有老虎就被理查帕克殺死的同族。我個人還蠻愛好小說中的這段故事,導演李安刪除了這段最血腥的畫面,好可惜,不然第二種版本的故事會更具衝擊性

ps:電影中還有更多的梗,加上原著會有更多體悟... 

 

  我慘,好像一直在批評李安...。我是看3D的版本,雖然只有第二部分有較大量的3D效果呈現,不過看著許多可愛的動物在眼前走動,就值回票價啦!看著長鼻猴甩著大鼻子,就超想彈彈看!!!理查帕克也超級萌(>///<),果然是貓科啊!!!狐蒙!!!Q死了!!!(ㄜ~失心瘋發作中)其他如船難時,Pi飄在海中臉朝上的那幕,有種電影院整個沉在海底的感覺,實在令人驚嘆。另外,飛魚襲和鬼頭刀獵食的場景,真的很真實(我當下被飛魚k中時,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...)。所以...一定要進電影院看啊!!!

 Life of Pi 1

狐蒙,萌不萌!

 

結語-01建議大家去把原著拿來翻翻(最好是原文的),看完電影和原著,可以讓人失
     
好幾晚呢!Remember Pi, the most dangerous of all animals is you.
     Humans are even more dangerous than the fiercest of tigers and I hope
     you and Ravi learned a lesson from this. Now, who wants some apple pie?

延伸閱讀-01悅書│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:詭辯與信仰(Life of Pi, 2001) [站內]

     2012金馬影展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:文字V.S. 影像V.S. 想像。 [站外]

     少年PI的奇幻漂流~非影評的觀後心得分享/新增動物介紹 [站外]

     《漂流:我一個人在海上76天》 [站外]

     

 

pinext-01

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

arrow
arrow

    樵夫的胡言亂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