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Pi的奇幻漂流 / Life of Pi

Yann Martel 著 / 趙丕慧 譯

life of pi  

  小說分為三個部分,分別是〈多倫多與彭迪榭里〉(Toronto and Pondicherry)、〈太平洋〉(The Pacific Ocean)、〈墨西哥班多尼胡阿瑞茲醫院〉(Benito Juárez Infirmary, Tomatlán, Mexico),個人建議平時沒有讀〈序言〉的朋友從〈序言〉讀起,〈序言〉就像是作者向讀者閱讀前作的一種告白與約定,可從中得到作者撰寫本書的動機、思緒建構與出版的艱辛等等,Yann Martel在〈序言〉中以帶點憂鬱又慍怒的慵懶筆法,帶出撰寫《少年Pi》的奇遇,一如書中主人翁的奇幻冒險,充滿未知、神秘的相遇。

 

  第一部份帶出主人翁──Pi(π)的背景,一位同時信仰基督教、伊斯蘭教以及印度教的男孩,相信動物在動物園裡活得比野地裡快樂。作者大膽挑戰宗教觀和動保的勇氣實在令人咋舌,Pi的雄辯立論均無法令人辯駁。第一部份穿插作家與Pi的對話,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讀者,這本書是Pi的回憶與作家重述建構而成,因為實際閱讀後會發現,Pi直接對著你說話,如同對著作家說話一樣,甚至讓讀者感到身歷其境。第二部終於進入奇幻的漂流世界,一艘乘載著斑馬、猩猩、鬣狗、孟加拉虎的救生艇,Pi的命運會飄往何處?雖然第二部分充斥的荒謬詭奇的劇情,但因Pi對動物習性的熟悉,讓這趟漂流記顯得如此真實。Pi從驚懼、害怕到兩眼昏花的呢喃,再到試圖振作、自娛娛虎,使讀者也如同被訓服的野獸聽從Pi的獨白,飢渴噬吮著一行行的文字,渴望獲得更多報酬(奇幻故事)。第三則是Pi獲救後,日本運輸省海事部人員探詢慰問的後傳,也連結到〈序言〉的撰寫動機,兩造對談充分顯現Pi的口才與機智,兩名官員最終寫下一份充滿無奈的報告。

 

  小說除了充滿炫目荒謬的劇情外,更有許多批判性、顛覆性用語,引發讀者內心自視的正義勃然躍動,另外,第一部分對印度的風情、神祇和飾品擺設描述也為小說增添不少境外之域色彩,讓人心醉。Pi同時信仰三個宗教──印度教、基督教以及伊斯蘭教,看見的是神愛世人,而非三者的對立,哪個宗教的神愛著世人,就值得世人回報神的愛,如此簡單,為何在大人的世界裡要批判彼此的神明呢?不過,Pi還是比較喜歡擁有無邊的法力神祇,而非近似於普通人,甚至可被殺死的神(OS:少年就是少年啊XD)。

  之前曾想過既然這是本少年奇幻名著,何不試著讀讀原文版呢?結果堅持了一陣子後就放棄了(XD),讀了中譯本後才發現......原著寫得很奇幻啊!就是......中譯本沒有翻得很流利,夾雜著一堆英式中文,連標點符號的使用都頗怪異,造成不小的閱讀障礙,就像是被照妖鏡(!?)照到,而被逼出奇幻世界。還是原文書在文字上的想像空間比較大,那些精妙的譬喻、雙關語在中譯本中蕩然無存......,哀。

 

好吧!心得有點短......,還是要送上一些我喜愛的句子(OS:因為好像沒有幾個能稱得上是名言佳句......都是翻譯的問題啦!!!討厭~”~)。

「孩童的殘酷並不是什麼新鮮事。我沒有招惹誰,但他們的嘲笑會飄過庭院傳到我耳多裡。」P.42

「我們這一行的人總是說動物園裡最危險的動物就是人類。籠統的說,我們指的是人類的掠奪天性沒有節制,把整個地球當作獵物。說的仔細一點,我們指的是那些拿魚鉤餵水獺,拿刀片餵熊,拿插了小釘子的蘋果悅大象的那些傢伙。」P.52

‧「爸爸在離售票亭不遠的牆上用鮮紅色的油漆寫了一句話:『你知道動物園最危險的動物是什麼嗎?』然後有一個箭頭指向一扇小窗帘。有許多好奇的遊客急著把布帘扯開,所以布帘的汰換率很高。布帘後面是一面鏡子。」P.54

 「海迪格爾說過(Hediger)在一九五O年說過:『兩隻生物碰面,能夠震懾住敵手的就會被認為是社會階級優越的那一方,所以社會階級並不一定適用打鬥來決定。有時候只要來一場對峙就夠了。』」P.68

‧「人何苦要搬家?何苦要拔起自己的根,丟下熟悉的事物,跑到地平線以外的陌生國度?何苦要費力跨越層層如聖母峰一樣高的繁瑣手續,讓自己像乞丐?何苦要進入完全陌生的叢林,是事物物都新穎、陌生、艱困呢?」P.104

‧「我希望爸爸沒有這麼多煩惱。讓做兒子的人眼看自己父親心事重重,實在是很殘忍的事情。」P.104

「『他們說除非我們給牠動個白內障手術,否則就不買。給河馬開白內障!再來呢?是不是給犀牛隆鼻?』」P.118

 

本書不僅獲得多項國際大獎、提名或推薦,更被李安向重翻拍,電影已於2012推出,以下送上作者的評析與一點後制流程吧:) (電影心得之胡言亂語底家


結語-01記得要去看原文書喔!


延伸閱讀-01觀影│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:人類,是世界上最邪惡的動物!
     (Life of Pi, 2012) [站內]


pinext-01

arrow
arrow

    樵夫的胡言亂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