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上課說的一些重點整理一下...
有錯請不吝指教...我不想誤人子弟壓@..@
N:mobile
缺乏- 老葉黃化、尖端焦枯,但是根系仍然良好
占植物乾重:1.5-4.5% (most2.5-4.0%)
P:nonmobile and nonleachable in soil, but extremely mobile within plants
缺乏- 老葉失去光澤,出現紅、黃、藍色色素("fall coloration"),接著掉落or necrosis begins at leaves tip
- 天然的矮化劑、新葉比正常葉子小1/10
占植物乾重:0.15-0.3%
K:exceeding mobile (獨行俠);與氣孔開閉有關
缺乏- 常出現在平行脈植物,症狀還是從老葉開始出現,不會黃化直接變成咖啡色(葉緣壞疽)
- K也會直接被雨水、噴霧淋洗(一樣在老葉),而出現yellow spot/oily spot(長雀斑),開始出現在葉背,
最後會變成壞疽(necrosis)
-根部一部分長的好;另一部分很差
占植物乾重:1.5-5%
"全世界的椰子都缺K" (我忘記是誰講的了@@"
Ca:nonmobile; nonleachable
缺乏- 新葉硬梆梆;狗啃樣、生長點壞死
- 根系長的很差
占植物乾重:0.6-1.5%
Mg:leachable, 比 K 快 but 比 N 慢
缺乏- 全世界的觀葉植物(foliage plant)都會發生的現象,尤其是網狀脈植物(ex: 蔓綠蓉)
- 在偏鹼性土壤中,缺鎂現象特別嚴重,因為Mg和Ca會互相競爭吸收
- 老葉脈間黃化,從upper margine開始向下、內黃化 (形成archlike pattern),最後呈現V-shaped
- bronze color, 所以又稱為bronzing disease
ps:缺鐵是新葉脈間黃化
肥料-1.MgSO4●7H2O 2.CaCO3●MgCO3 (粉紅色,dolomite白雲石灰/告土石灰,3-6g per L)
占植物乾重:0.35-0.5%
S:immoble in plants
缺乏- 不常見,因為許多肥料都會含有S元素 (ex MgSO4, K2SO4...)
- 新葉黃化 (yellowing)
ps:缺N是老葉黃化
Fe:
缺乏- 在高pH值下,最常缺乏的微量元素
- 新葉脈間黃化
- Fe-efficient plants:對鐵的吸收效率高,在缺鐵的情況下,根會長得很多;根毛也很多,根毛的T cells
也會很多,且植物周圍的pH值會下降得很快,因為根會分泌有機酸溶解附近的Fe吸收,例如:榕樹、黃金葛
- Fe-inefficient plants:根系發育不良,常見於Dracaena
Mn:在觀葉植物中較不常發生
缺乏- 症狀和缺Fe差不多,但是葉脈周圍綠色範圍較廣,脈間黃化比較不嚴重
Cu:
缺乏- 立即造成植株發育遲緩 (stunting)
- 新葉變得十分小片 (通常只有正常的1/5或更少)
- 接著莖頂分生組織壞死,長出許多側芽->"witches broom"
- 葉子以中樂為界線,較大邊的會凹洞
B:
缺乏- 一開始節間會變得十分短,莖會變得比較粗而脆
- 新葉葉子變得比較小、硬梆梆、畸形、破洞 (和缺Ca十分像),但是根長得比缺鈣還好一些
- 莖節下方出現壞疽
- vine crops的nodal roots粗短;vines綣曲於節間旁(pigtail appearance)
- 無向地性,向其他方向亂長
毒害- 由老葉葉尖or葉尖邊緣往基部開始焦枯,但是不會整個葉子焦枯(最多到葉子的前半部),尤其是平行脈植物
F:
毒害- 見於葉子尖端,與尚未被破壞的葉肉細胞有一條"red band"
- 易堆積在在無葉綠體的細胞中
上:正常、下:F毒害
Zn:
缺乏- 少見於觀葉植物
許多症狀... ~"~?
謝謝觀賞!好看的話請在左上角G+一下!
或者留個言說說想法或推一下!感恩!